2019国际产学研用会议将在南昌召开
【上海制发阀门讯】
6月6日,江西省新闻办、江西省教育厅联合在南昌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019国际产学研用会议(南昌)6月12-13日将在江西继续召开,并且今后每年举办一次。
据介绍,2018年6月12-13日,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教育部的精心指导下,江西省成功举办了2018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5个国家的64个组织、39所高校、34家企业、16家科研院所、14家政府机构的240位嘉宾(其中院士4位、高校领导27位)参加,就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进行了深度交流合作,签署了一批重要合作协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江华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的会议较去年相比,规模更大,层次更高,将缔结更加广泛的合作、催生更加丰硕的成果、形成更加成熟的机制、打造更加深远的影响,将办成一场产学研用相互交融的智慧盛宴。
据介绍,会议指导单位为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江西省教育厅、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承办。
中国化工报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经承办方共同努力,大会目前已邀请中外专家共364人,其中外方专家129人(乌克兰籍63名、俄罗斯籍41名、白俄罗斯籍20名、乌兹别克斯坦籍1名、英国籍2名、美国籍1名、法国籍1名,其中外籍院士总计13名),中方专家235人(中方院士3名)。教育部副部长孙尧、乌克兰教科部副部长罗曼.格列巴等将参加此会。其他嘉宾还在邀请中,预计中外嘉宾达400人左右。邀请中外5名知名专家围绕新材料和航空航天技术作主旨报告。同时,举办超高温材料与应用、信息材料与应用、智能制造与装备领域、人工智能、航空技术、通用航空等六场产学研用国际合作分论坛。
据介绍,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开放合作,共享共赢”,安排紧凑高效,内容多,活动多,除了举办6场分论坛,还有80余场报告会和主旨演讲,围绕新材料和航空航天领域开展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各方发挥互有优势、互有所需,共创繁荣,进一步促进国际间产学研用各界互动交流。
会议承办方南昌大学党委副书记黄恩华介绍说,自2018年成功参与承办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以来,南昌大学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大国外交方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着眼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充分依托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平台,建设常态化、制度化的协同工作机制,力争形成高水平、实质性、可持续的成效。
学校结合“双一流”建设和部省合建的目标任务,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引导、企业主体、学校主为”的互动合作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着力建设国际型的创新研究院,扎实推进首届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成果落地落实,不断提升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水平。
黄恩华介绍说,因为今年是第二次在南昌举行国际产学研用会议,为进一步巩固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的成果,学校在省教育厅的直接领导下,围绕如何借助国内外资源打造品牌,将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办成高质量的学术盛会,重点从“新、高、实”三个方面下功夫。
黄恩华表示,学校充分发挥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作为推进产教融合加速器和催化剂的作用,整合相关学科的资源,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并纳入国际材料、食品创新研究院予以支持,构建“大材料、大食品”的优势学科群,打造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的国际性科技创新平台。
为此,学校在巩固去年先进结构材料与先进功能材料领域会议成果的基础上,整合材料学科群优势资源,把信息工程、机电工程等学院协同进来,确定了“超高温材料与应用”“信息材料与应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与装备”四个分论坛6个分会场,安排了68位中外专家学者作报告,其中“超高温材料与应用” 24名、“信息材料与应用”24名、 “智能制造与装备” 12名、“人工智能”8名。在论坛之后,我们还将组织安排南昌大学LED国家工程中心以及江钨、江铜、晶能光电等4条参观考察路线,促进产学研用项目的实质性落地,着力推进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国际交流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助力深化产教融合和创新平台建设。
在外籍专家邀请方面,重点邀请外籍院士、科研院所与高校顶级专家;在国内专家邀请方面,聚焦部省合建对口支持学校材料学科建设的四所部属高校,邀请院士、长江、千人及杰青等材料领域的顶级专家;在参会企业邀请方面,重点邀请新材料、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行业的优秀企业代表参会,力争实现多元主体的合作共赢。
截至目前,学校收集到各方反馈的参会嘉宾共计208名,涵盖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参会嘉宾包括院士、千人、长江、杰青等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专家。其中,外籍66人,包括乌克兰籍专家30名,俄罗斯籍专家30名,白俄罗斯籍专家5名,乌兹别克斯坦籍专家1名;国内142人,高校和科研院所84人,企业58人。中外嘉宾中,共有院士12人(外籍院士9人,国内院士3人),其它千人、长江、杰青等高层次专家20余人。
学校还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会议筹备启动会的精神,确保2019年会议围绕“双一流”建设和部省合建的重点任务,聚焦超高温材料研究领域的大型实验装置和江西省重点发展的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开展交流合作与项目洽谈。
据悉,本次会议开幕式上,南昌大学签约项目4个,包括与乌克兰科学院材料问题研究所、乌克兰科学院巴顿焊接所、俄罗斯巴斯基尔大学的合作协议,以及与武汉理工大学的对口合作协议。另外,南昌大学与龙南龙钇重稀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签约,南昌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和南昌大学人工智能工业研究院揭牌仪式也将在会议期间进行。
承办方南昌航空大学副校长杨晓光在发布会上介绍说,学校2018年国际产学研用合作成果丰硕,平台建设有新进展,人才队伍有新提升,科研合作有新亮点,人才培养有新举措,合作项目实现了量质双升。从2018年6月至今,学校新增横向科研项目150多项,横向科研经费到账近6000万元。其中学校与中航发南方公司合作的地方高校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应用型焊接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获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科研成果航空特色鲜明,学校新增“江西省微小航空发动机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无人飞行器设计与试验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民用无人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个航空类省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在无人机研制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15巡防无人机;主持研制的“南昌一号”四座多用途飞机完成总体方案设计,将填补省内多用途飞机的空白。创新合作模式实现多方共赢。先后与西北工业大学等航空特色高校,洪都、602所、昌飞、成飞、中国航空工业标准件制造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创新“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科技合作模式,推动和加速江西省航空产业的发展。
据介绍,南昌航空大学今年承办会议有三个新特点,首先是紧紧围绕“打造一流学科,助力江西航空产业发展”的主题,进一步打通学校与航空宇航学科世界顶尖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渠道;其次是航空特色更加突出。在去年“航空宇航”分论坛的基础上,学校增设了“航空技术”和“通用航空”两个分论坛,在航空制造、飞行器设计、航空动力、航空材料、航空电子、通航技术、航空管理等领域选择谋求产学研用的全面合作与交流。第三是嘉宾覆盖面更加扩大。除了上届会议邀请的乌克兰哈尔科夫航空大学等传统航空高校外,我们还邀请了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英国西英格兰大学、俄罗斯萨马拉国立大学、白俄罗斯航空大学等航空强校和著名的安东诺夫航空公司、空中客车公司的专家参会。在国内方面,主要邀请了北航等传统航空名校和省内外航空企业领导和专家参会。
杨晓光表示,今年学校将采取三项措施来提升对接洽谈的效果:一是通过加强合作意向采集和优秀项目征集的措施,全面提升对接洽谈的实效。二是根据参会专家的专业归属安排与学校相应的学院和单位分别进行对接,主要就人才引进、联合科研、学生培养等方面进行洽谈。三是各相关学院要全程记录与有关机构、专家洽谈的具体内容,会后要提交合作具体事项及实施计划。